美国最大钠离子电池系统上线,Peak Energy挑战锂电霸主地位

Share

丹佛电池制造商Peak Energy今日宣布,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的太阳能技术加速中心(SolarTAC)正式部署首个电网级钠离子焦磷酸盐(NFPP)电池系统,这一系统也将成为全球同类电池中规模最大的项目。

据介绍,该系统储能规模超过3兆瓦时(MWh),将作为共享试点项目的一部分,涵盖九家独立电力供应商(IPP)及公用事业客户。

Peak此次部署的NFPP系统最显著的亮点,在于其围绕NFPP电池化学特性所打造的专利级“被动冷却”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商务官Cameron Dales在接受ESS News采访时表示:“钠离子化学体系在高温环境下,循环寿命和日历寿命均优于磷酸铁锂(LFP)电池。”

Dales解释称,Peak采用以物理模型为基础的设计思路,并结合NFPP本身的热稳定特性,使电芯在高温下仍能长期稳定运行,无需传统空调系统,即可通过热耦合实现被动冷却。

他补充指出,得益于该设计,系统辅助能耗可降低90%以上,项目生命周期成本相比传统LFP系统减少约20%。此外,在20年项目周期内,电池衰减也可减少33%。

“如果从20年总拥有成本的角度看,我们的系统在净现值层面可节省高达每千瓦时75美元,这甚至超过了电芯本身的成本。”Dales强调。

Peak Energy还通过一种创新的测试机制进一步控制成本。区别于行业常见的“顺序试点”做法(一次只与一家客户合作),Peak设立并自筹资金推进一个“共享试点计划”,一次性引入九家IPP和电力公司同步参与。

“我们唯一的要求是,客户参与试点后需提供一份承诺,一旦试点成功,将考虑进入商业化部署阶段。”Dales透露,目前已有四个商业化项目正在签约阶段,计划于2026至2027年间落地实施。

尽管Dales对《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OBBB法案)等近期政策持积极评价,

称其有助于加速本土制造,但他强调Peak的使命始终是“将电池供应链带回美国本土”。他指出,美国丰富的天然资源,如纯碱,为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国产化提供了天然优势。

“OBBB提供了吸引力十足的税收激励,尤其倾向于那些不来自‘受关注外国实体’的技术。”他补充道,“这套政策也专门鼓励本土制造,能为电池企业成长提供明确的发展路径。”

与众多依赖补贴的同行不同,Peak坚持私募融资路线,避免政策变化带来的“政策鞭打效应”。

Dales认为,钠离子电池在电网级储能领域具有天然优势。“虽然LFP在电网应用上拥有更长的商业历史,但实际上钠与锂同样拥有数十年的研发积累,只是因不适用于移动应用而被长期边缘化。”

“是汽车产业推动了锂电的规模化,成本随之下降,最终成为默认技术。”Dales说,“但那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电网储能的最佳选择。”

来源:www.pv-magazine.com

This content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and may not be reused. If you want to cooperate with us and would like to reuse some of our content, please contact: editors@pv-magazine.com.

Popular content

澳洲扩大电力投资计划,总目标提至40GW
04 8 月 2025 联邦政府加码CIS计划,力争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