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政策或缩小中欧光伏组件成本差距

Share

一份最新报告显示,若使用欧盟自产电池生产光伏组件,其成本比在中国生产同类组件高出约0.103欧元(0.12美元)/瓦。

这份由SolarPower Europe与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ISE)联合发布的《将光伏组件制造回迁欧洲》报告指出,成本差距主要来自设备、材料、劳动力、厂房和设施的费用较高。

因此,使用欧盟自产电池的大型光伏电站系统成本约为0.608欧元/瓦,而相应的中国产品为0.50欧元/瓦,意味着欧洲组件的度电成本(LCOE)高出14.5%。这一比例在《净零产业法案》(NZIA)规定的可再生能源拍卖非价格因素15%成本溢价上限内。

报告称,通过合理的政策组合,包括将资本性支出和运营支出纳入产出导向型支持机制,欧洲与中国组件的成本差距有望缩小至10%以内。

报告建议建立欧盟层面的光伏制造产出导向型支持机制,涵盖补助、贷款以及风险缓释工具,以推动欧洲光伏制造规模化,并以产量为基础覆盖资本和运营成本。报告还提及,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及印度的生产挂钩激励(PLI)政策在其他市场已取得成效。

报告同时指出,符合NZIA标准的欧洲组件与非欧盟组件之间仍存在0.022欧元至0.058欧元/瓦的成本差异。因此,政府在支持政策中可考虑加入“欧盟制造”加分机制或欧盟优先方案,尤其适用于屋顶光伏或公共采购项目。

欧盟已在NZIA框架下设定,到2030年年产能至少达到30吉瓦的目标。报告认为,从技术层面看,在本年代末前沿着光伏价值链建立起相应产能是可行的。

该目标相当于欧盟光伏市场30%至50%的份额,以及全球市场的约2%至3%。报告估算,欧洲需建设6至10家年产3至5吉瓦的工厂以支撑该产能。

为实现30吉瓦目标,欧洲光伏产业每年需要14亿至52亿欧元的支持。报告还预计,多达39%的成本可通过宏观经济效益回收,包括多达2700个就业岗位及每年6650万欧元的税收和社会收入。

SolarPower Europe首席执行官沃尔布加·赫梅茨贝格表示,在合理政策支持下,欧

洲可在2030年前具备竞争力地实现30吉瓦光伏制造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及成员国必须迅速行动,”她补充说,“若不采取措施,欧洲将有失去剩余光伏产业与技术能力的风险。”

报告还警告称,若无干预,欧洲制造业将难以与全球主要竞争者抗衡,并可能失去剩余的产业和技术能力。“由于制造产能扩张通常需要两到三年时间,留给投资者做出在2030年前投资欧洲制造的窗口期已十分有限。”报告写道。

来源:www.pv-magazine.com

This content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and may not be reused. If you want to cooperate with us and would like to reuse some of our content, please contact: editors@pv-magazine.com.

Popular content

标普发布2025年清洁能源企业Tier 1榜单
15 9 月 2025 标普全球首次发布2025年清洁能源Tier 1企业名单,共63家光伏、风电、逆变器及储能供应商入选,旨在为投资者和开发商提供透明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