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后的主题论坛上,朱共山发表题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光伏大变局时代》主旨演讲。以下是为演讲全文:
大家上午好。时隔一年再见面,光伏产业变化两重天。行业遭遇史上最强内卷,供需严重错配,产业步入冰河期。截至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上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光伏产业本轮震荡周期内,整体产能扩大了约3倍,但利润率下降了70%左右。欧美贸易壁垒导致外需收缩、出口下滑,加剧全球光伏供需失衡。光伏上演超级内卷,外因是供给侧同质化竞争、资本盲从、跨界挤压、地方政府招商以及代建驱动、需求端唯低价中标等因素叠加,将产业带入“局部最优”而非“全局胜利”的陷阱。透过现象看本质,内卷加剧,与全行业对供需关系的误判,以及行业触碰固有技术的天花板致使准入门槛不够等不无关系。科技上限决定产业上限,行业现有技术溢价和发电增益边际减小,局部技术改善不足以抵抗供应链失衡的趋势变化,才是产业链被迫内卷的关键。
每一次市场震荡,都在渐进式地孕育重大的产业突变。去年至今,光伏产业在变化中持续重塑新格局。材料与制造端,大基地替代小基地,低能耗替代高能耗,“智改数转网联”的高端智慧制造替代常规制造,曾经百花齐放的技术路线,改为N型技术一统天下。应用端则由大资本、大基地强势主导,场景牵引产品,终端定义价格,带来波浪式低价倾轧。在此背景下,光伏作为赛道火热的战新产业,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需失衡是必然现象。
一是现有市场错配反馈不影响产业高成长性趋势,光伏需求仍将维持高位增长但增幅略有放缓,我们要坚定穿越周期的信心。因为能源变革的趋势没有改变,全球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没有改变,碳中和进程持续加快,以光储氢、电动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仍保持旺盛增长。光伏“产能+装机”双T瓦时代越来越近,光伏与储能双T瓦时代也加快到来。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446吉瓦,累计总装机超过1600吉瓦,与全球火电同期2130吉瓦的总装机容量只有530吉瓦的差距。去年我在SNEC大会上预测,2027年光伏将超过火电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现在看来这一速度还要大幅提前。按照目前光伏的发展速度乐观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规模有望维持在490-550吉瓦的区间,很快可追平与火电的装机差距。去年,我国以光伏为代表的“新三样”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光伏新增并网容量216吉瓦,相当于过去4年新增装机总和。截至4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超过670吉瓦,风光合计总装机达1130吉瓦,与火电非常接近。为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目标,2030年全球累计装机需超过5400吉瓦,2040年前,全球光伏发电量将从2万亿千瓦时增长到接近于40万亿千瓦时,迎来20倍以上的增长。光伏产业增量空间巨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钙钛矿叠层效率的起点,超过了晶硅组件效率的终点。未来十年,钙钛矿都将处于黄金时代。钙钛矿叠层转化效率的理论上限是45%,量产效率上限大概在36%左右,按照每年提升一个点的幅度,从今年可突破27%的效率算起,2035年前钙钛矿都将保持旺盛生长态势。未来五年,钙钛矿叠层电池市场规模有望实现几何倍增。在相关国家实验室与企业联合攻关推动下,钙钛矿吉瓦级、10吉瓦级项目全面整合第三代光伏新科技,通过数实融合、流程重构,从原料到终端一体化的超级制造单元即将横空出世。2025年钙钛矿叠层组件产能陆续放量,2026年实现大规模制造,2027年全面实现叠层产能大爆发。钙钛矿将以巨大的后发优势“顶点起跳”,拉动光伏产业走出“囚徒困境”。
三是光伏将深度嵌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形成电网互济、源网荷储平衡发展、光储氢醇氨、光储充换算检云一体化的耦合新路径。光伏与CCUS、海上风电、长时储能、大功率IGBT等技术互嵌,与建筑建材、交通运输、钢铁石化等场景互融。清洁煤电作为可控电源,依然是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光伏发电+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CCUS碳捕集”,实现减碳、增产、强网、稳电一体化。“沙戈荒风光储氢氨醇大基地+防沙治沙+特高压通道外送+零碳工业就近消纳”,为“四新一强”的新型能源体系探索路径。OpenAI让万象新生,也催生巨大的能源需求。到2030年算力大概将消耗全球五分之一的电力。硅基光伏搭配锂基储能,替代传统UPS+柴油发电机,数据中心绿色化,光储开辟新的增长极。电力+算力+数据并轨运行,构建垂域AI能源大模型。通信、算力和电力“新三网融合”,集成卫星遥感、数字孪生、氢能、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技术,全面赋能电力“发输售配用”各环节,产生数字能源“核聚变”。
在低空经济加速“起飞”的商业情境下,“光伏+固态电池+高效储能+超级快充”,为低空经济构筑能量底座。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在内的低空飞行器,电动化是其动力技术的主要方向。固态电池“三高一快”(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和快充)的特性,契合了eVTOL飞行器对动力电池的技术要求。3月27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推动400瓦时/千克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实现500瓦时/千克级航空锂电池产品应用验证。未来三年,固态电池将沿着半固态、固态的路径快速进化,满足这一技术要求并在量产中梯次进步。在地面交通端,固态电池搭载新一代高比能硅碳负极,续航里程可追平燃油车,彻底解决电动汽车里程焦虑问题。
截至目前,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光储同行”可以做到24小时稳定不间断提供绿电,储能电芯与储能系统价格双双下降一半左右,大电芯、大容量、低成本、高安全储能成为主流,光储度电成本在江苏可以做到五毛一,蒙西实现三毛九,与煤电价格基本一致,正朝着均价三毛钱的目标迈进,光储平价已经实现。随着碱性电解槽、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备及核心材料国产化,预计到2026年绿氢成本可以实现一公斤十块钱,光氢平价也将实现。
向内卷越卷越深,走出去才能危中寻机。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中国光伏全面出海成为必然。去年全球光伏吉瓦级市场国家达到32个,今明两年将沿着“一带一路”拓展到50多个。欧美、印度等国愈发重视本国的产业链自主性与可控性,不断挥起的“关税大棒”,倒逼中国光伏从取道东南亚的“曲线出海”向全面出海转变,从单一的技术、产品出海,向包括设备、原材料等在内的产业链抱团出海转变。我个人预计,三到五年内中国光伏行业将完成第一阶段的全产业链出海,面向美国、欧洲、东南亚、印度、中东、北非、南美等全球重点区域,汲取第一阶段的出海经验教训,合理利用WTO规则,建立全球化运营新优势。
光伏出海,产品流通,绿色低碳属性是最重要的全球通行证。面对碳关税、碳排放核查等全球贸易新壁垒,碳足迹成为产品全球竞争力的“硬约束”指标。以1吉瓦光伏组件为例,主产业链碳排放约28万吨,按照规则测算,至少要额外缴纳碳税1亿元。高碳产品将因“高碳价”丧失竞争力,超低碳足迹与严格的碳链管理才有未来。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千帆竞发,最终的目的地只有一个——由科技、数字和绿色溢价围合而成的低碳/零碳新世界,而低碳/零碳新世界的地基,则是硅基能源、锂基能源和数字能源。未来,几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与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打捆”发展,协力促双碳,壮大新质生产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光伏产业的内卷,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应用端倒逼机制,与电动汽车纯C端消费竞争导致的内卷不同,完全可控制,可调节,可优化,形成政府指导、协会引导、链主带动、全链协同、错位发展的健康格局并不难实现。5月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正式下发,提出优化绿色招标采购推广应用机制。6月4日,生态环境部等14个部委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在这里,我们也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实施力度,引导光伏应用端招标采购主体,彻底改变最低价中标模式,以低碳论英雄,对“低碳优等生”正向激励,对于引领全球的重大科技迭代技术、碳减排指标全球优势突出,在全球脱碳技术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低碳科技产品,给予保护性、扶持性支持,推动光伏全产业链因绿而兴,协力交出控碳、减碳的高分答卷。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未来只此青绿。最后,让我们一起以技术远见呈现价值、奔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