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互连技术的钙钛矿太阳能组件效率达到21.37%

Share

脱胎于暨南大学新能源技术研究所的中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商脉络能源,已经制造出了一种基于互连技术的单片钙钛矿太阳能组件。据报道,这种互连技术可以防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吸收器中挥发性成分的溢出。

“在单片钙钛矿太阳能组件中,互连区域离子的迁移是影响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暨南大学研究员吴绍航在接受《光伏》杂志采访时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暨南大学和脉络能源公司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原位生成离子势垒层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稳定性。这种气相处理技术需要的设备简单,对用户友好,并且不需要额外的涂层工艺,因此非常适合集成到生产线中。”

科学家们制造的电池板,由一个基于反扩散层的倒置钙钛矿电池、一个由玻璃和氧化铟锡(ITO)制成的衬底、一个由聚三烯胺 (PTAA)制成的空穴传输层(HTL)、一个与PoBx杂化的3D-2D钙钛矿吸收器、一个基于巴克敏斯特富勒烯(C60)和氧化锡(SnO2)的电子传输层(ETL)和金属银(Ag)组成,并通过P1, P2, P3将太阳能电池内部连接起来。

他们解释说,ETL通过原子层沉积(ALD)堆积在钙钛矿吸收剂上,以抑制挥发性物质的垂直逸出。然后,他们采用后退火的方式来改善钙钛矿成分的再分布和再结晶。2D/3D异质结构旨在加速钙钛矿/ C60界面的电荷提取,抑制光诱导的卤化物偏析。

“PbOx材料是通过气固反应方法选择性生长而定向生成的,”科学家们说,“我们已经证实PbOx可以成为一种良好的屏障和钝化层。”

在标准照明条件下测试,该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为21.37%,开路电压为7.195 V,短路电流为47.15 mA,填充系数为80.89%。该装置在1184小时后还能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0%左右。

近期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的一篇题为《通过抑制挥发物质的逸出实现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的论文中,对该太阳能组件和相关的制造工艺进行了描述。研究小组表示:“该方案为工业上实现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光伏组件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暨南大学的另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公布了一种效率为21.07%的钙钛矿太阳能组件。该组件采用选择性纳秒脉冲和激光诱导烧蚀制备,获得了高质量的互连。

来源:www.pv-magazine.com

This content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and may not be reused. If you want to cooperate with us and would like to reuse some of our content, please contact: editors@pv-magazine.com.

Popular content

英国智库预测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593 GW
23 9 月 2024 总部位于英国的能源智库Ember表示,预计今年全球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593 GW,较2023年增长29%。并指出到7月底已安装292 GW。